水俣是日本的一座城市,20世纪中期曾发生严重的汞污染事件。汞是一种重金属,俗称“水银”,是一种有毒物质。2013年1月19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通过了旨在全球范围内控制和减少汞排放的国际公约《水俣公约》,就具体限排范围作出详细规定,以减少汞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的损害。
《水俣公约》开出了有关限制汞排放的清单。首先是对含汞类产品的限制。规定2020年前禁止生产和进出口的含汞类产品包括了电池、开关和继电器、某些类型的荧光灯、肥皂和化妆品等。
包括中国在内的92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最终签署《水俣公约》,2013年10月11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于日本熊本市主办的《水俣公约》外交大会闭幕。这意味着全球共同控制汞污染的联合行动再次迈进了一步。
我国作为首批签约国,《水俣公约》明确了相应添汞产品应于2020年完成其生产和进出口的淘汰,并且《水俣公约》已于2016年4月28日经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批准,将于2020年正式生效。
荧光灯产品和高压汞灯被《水俣公约》列入被限制和淘汰的产品,涉及的照明产品包括用于普通照明用途的紧凑型荧光灯,用于普通照明用途的直管荧光灯和用于普通照明用途的高压汞灯,具体禁止产品生产、进口或出口时间要求如下:
目前我国国家标准中对公约中相关产品的限制要求严于公约的限制要求,随着LED照明技术的成熟和广泛应用,添汞荧光灯产品的生产和销售都随将市场的变化而逐渐萎缩。
汞是自然生成的元素,见于空气、水和土壤中。世界卫生组织网站显示,人类活动导致了环境中持续性汞排放,食物链中存在的汞及其对人类带来的不利影响引人关注。“接触汞,即使是少量汞,也可带来严重的健康问题,对胎儿和幼儿的发育构成威胁。汞可能对神经、消化和免疫系统,以及肺、肾、皮肤和眼睛都产生毒副作用。”
公开资料显示,20世纪中期发生在日本水俣的汞污染事件是最早出现的由于工业废水排放污染造成的公害病。日本至少有5万人因此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确认了2000多例“水俣病”。“水俣病”在1950年代达到高潮,重症病例出现脑损伤、瘫痪、语无伦次和谵妄。